破茧成蝶,点燃未来星辰——宁夏科技馆青少年科教创新实践纪实
当科技的种子在贺兰山下生根发芽,会绽放出怎样的未来?
2024年,宁夏科技馆以“破壁升维”的勇气,为全区青少年推开了一扇通往科技创新的大门。从赛事革新到实践赋能,从城乡普惠到人才孵化,这里正悄然上演一场关于“未来创造者”的成长故事。
赛事焕新:让灵感在竞技中迸发
第38届宁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如一场科技嘉年华,吸引了近万名师生同台竞技。1200项作品、303支队伍,孩子们用“火星探测车”“智能垃圾分类箱”等创意点亮赛场。更令人骄傲的是,5名小将出征国赛,全员斩获奖项,用百分之百的“宁夏奇迹”赢得自治区领导的点赞。
人工智能的“破冰首秀”
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中,12000名师生跨越屏幕与课堂的界限,在470节培训课程中探索AI的奥秘。当9名宁夏少年带着“四星卓越作品”站上国赛领奖台时,一位带队老师感慨:“从编程‘小白’到国赛选手,孩子们证明了宁夏科创的无限可能。”
科普剧的“青春剧场”
第十届科普剧竞赛化身“科学秀场”,孩子们自编自演的《我是一颗糖》《雪孩子》等剧目,让科学知识跃然舞台,引起来孩子们和评审老师的热烈的喜爱。更特别的是,小观众们首次化身“大众评审”,用稚嫩的笔触为科学故事打分——谁说科学不能既严谨又浪漫?
实践赋能:让科学在泥土里生长
城乡少年的“科学握手”
从固原山区的220名学子,到银川三小的400名“城市探索家”,科普研学活动让城乡孩子共赴一场“科学之约”。当金凤三十九小的孩子们在金河乳业亲手制作奶酪时,一位学生兴奋地说:“原来科学就在牛奶的发酵里!”
英才计划的“未来实验室”
30名中学生通过层层选拔,走进高校实验室,与教授们共探科研前沿。一位入选的高一女孩坦言:“曾以为科学家遥不可及,现在我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。”
寒冬里的“温暖课堂”
零下15℃的银川郊外,600名农村学生裹着棉衣走进科技馆。他们在VR中“漫游太空”,在机器人前惊叹连连。活动结束时,农科院小学的校长送来锦旗,“这场研学,让科学成了孩子们寒冬里最暖的光。”
人才筑基:让星光点亮每一寸土地
科普“高速路”通进大山
20位高校教授带着实验器材,驱车千里走进西吉县的村小。当平罗县的孩子第一次看到“液氮玫瑰”在眼前绽放时,整个教室沸腾了,“科学老师,明年你们还来吗?”
乡村教师的“能量充电站”
在南部山区的“科技教育乡村行”中,15000名师生通过16场线上线下活动,把实验室“搬”进田间地头。一位乡村教师说:“过去我们教科学靠课本,现在孩子们能用3D打印‘造’出黄河水车模型了!”
未来已来:让每一粒种子向阳而生
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的门槛上,宁夏科技馆正以“教练员”的姿态,为青少年搭建更广阔的舞台。从赛事升级到研学创新,从人才孵化到乡村赋能,“科技教育+”的故事还在续写——因为相信,在科技教育的沃土上,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将破土而出,绽放出属于未来的光芒。
宁夏科技馆供稿